來源:中國報告大廳?
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應用市場。在度過光伏危機之后,2015年中國的光伏產業呈現逆勢增長態勢,中國光伏產品出貨量依舊占據全球總量的七成以上。在中國,光伏發電也已被能源局提升至國家能源戰略層面。2015年我國光伏行業政策及競爭力分析詳情如下。
?
在政策支持加強、國內市場不斷啟動的情況下,中國光伏行業逐步走出低谷,光伏產業延續快速發展態勢,光伏電站獲得市場擴容機遇。
當下的光伏行業恰如這個秋意正濃的收獲季節,稻穗垂,瓜果香。近期在京密集召開的各類光伏展會現場人潮涌動、交談火熱。現場發布的最新光伏統計數據、技術研發成果和政策利好消息,無一不在印證光伏市場的熱度。
“為了支持行業發展,光伏補貼未來8~10年不會停。”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10月12日召開的2015光伏領袖峰會上表示,提高技術水平、降低成本是該產業在“十三五”期間要完成的重要任務之一。10月13日,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處處長董秀芬在2015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上進一步透露,“十三五”時期我國將持續壯大光伏發電市場規模,初步規劃“十三五”光伏裝機目標將達1.5億千瓦左右,平均每年新增2000萬千瓦的規模。
有賴于成本下降補貼將逐漸降低
伴隨著近期光伏展會的舉行,補貼調整的話題成為論壇現場參與量最大的討論議題之一,也為光伏剛剛回暖的復蘇之路增添了一層不確定性。更多最新光伏行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-2020中國光伏行業市場調查報告。
補貼將延續8~10年不會停,并不等于補貼額不會下調。梁志鵬指出,光伏行業未來要提高轉換效率、降低成本,到2020年,系統成本達到每瓦5元以下。同時,要實現產業升級,具備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,關鍵設備實現國產化,全產業鏈技術能力和產業配套體系。
“目前光伏行業處于關鍵轉型期,要實現規模擴展型發展到質量效益型發展的轉變,實現高補貼政策依賴模式向低補貼競爭力提高模式轉變。”梁志鵬說。
長期來看,光伏等清潔能源與傳統能源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是必然趨勢,這就要求其具有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水平,而“價格”無疑就是那張入場券。去年底,國務院發布的《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(2014~2020年)》已提出,2020年將實現“光伏發電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”。
談到光伏補貼壓力時,董秀芬坦言:“我國目前光伏發電成本還比較高,依靠補貼的力度還比較大,各方面都要對這個問題引起重視,國家能源局也在積極協調這件事情。”他指出,一個是補貼發放要有資金來源,目前是通過電價附加增收0.015元/千瓦時,現在來看是不夠的,下一步需要研究什么辦法解決補貼來源的問題。還有及時發放的問題,國家能源局將發揮督促協調的作用,與國家發展改革委、財政部不斷進行磨合、溝通和協調。
此前,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指出:“不論是可再生能源領域多項政策的出臺,還是火電上網電價下調,無疑都透露出一個信號: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的壓力越來越大,光伏上網電價下調和風電電價再次下調的時間將臨近。”
提升全產業鏈各環節競爭力
2015年是我國能源“十三五”規劃和可再生能源“十三五”規劃編制的關鍵時期,產業“十三五”規劃對2020年前后的光伏行業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。本屆光伏大會上,“十三五”規劃前景也是前來洽談買賣的光伏制造商口中出現最多的詞。
“在光伏產業的發展中,我們應更好地加強創新,這是未來發展最根本的動力。”國務院參事、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在致辭中表示,在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國光伏產業不僅要在規模上有所發展,更要在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提升競爭力,特別是掌握各種核心技術,使產業不斷升級換代。
梁志鵬對此表示贊同,他強調,“十三五”時期光伏行業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實現產業升級。“我們現在已經在嘗試做的,就是加大光伏領跑者示范基地的建設規模。今年我們已經啟動了大同這個100萬千瓦的光伏領跑者示范基地,后面還要啟動好幾個,到明年我希望光伏領跑者示范基地規模達到300萬千瓦以上,甚至更大一些。”梁志鵬介紹,光伏領跑者計劃意在通過擴大先進產能規模,加快淘汰落后產能,實現光伏行業健康、可持續發展。
“‘十三五’是我國實現經濟復興、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的關鍵時期,也是推進能源革命的戰略機遇期。科技部將通過實施‘三個一批’,即推廣一批先進實用技術、示范一批核心關鍵技術、研發一批重大前沿技術,為加快我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、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、智能電網及能源互聯網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。”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續超前表示。
同時,我們也應該意識到,光伏企業在今后參與國際競爭時,還將面臨著技術壁壘、知識產權、環境標準、勞工標準、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更高標準,也可能引發比較廣泛、更加多樣的貿易摩擦爭端。
對此,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副局長劉丹陽提出,我國光伏企業應該重視對貿易摩擦的應對,了解國際規則,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;積極參與、廣泛開展業界對話,通過磋商妥善解決貿易摩擦。同時,規范經營和出口秩序,采取市場多元化戰略,避免貿易摩擦的發生。